Categories
中文

唐骏“造假门”背后的注意力之争

唐骏最近被“打假斗士”方舟子炮轰学历作假,引起了不少的波澜。我个人相信他虽不算作假,但确有误导读者的嫌疑。但本文要探讨的不是孰是孰非,而是“造假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一个人能够做成事情主要取决于他能够使用的社会资源。通常的社会资源包括权力、金钱还有他人的注意力。狭义的“成功”人士就是指代哪些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的人。有的人出生之时就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许多的社会资源,而大多数人需要通过自己奋斗获得。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社会资源呢?通常大家对前两种社会资源是非常敏感的,一旦有人要夺你之权,抢你之钱,反应可想而知,但是你的注意力却可以轻易的被拿去。所以在三项社会资源中,只有注意力是能够快速积累的。

此外这三种社会资源是可以转化的,权钱的交易已为我们所熟知,但是许多人都未注意到注意力的重要性。实际上,注意力的价值远超权力和金钱。注意力仍可以细分为两种:”小众注意力“和”大众注意力“。小众注意力是与你息息相关的社会精英们对你的注意,这种注意必须是正面的,比如官场中领导对你的善意的关注意味着升官,职场中上司对你的良好的印象意味着加薪。大众注意力则是与你无直接关系的社会大众对你的普遍看法,虽然单个个体的注意对你的影响很小,但是由于数目众多,累计起来仍会造成相当的影响力,这可以利用”长尾理论“来解释,明星们拥有的社会资源便属于此类。大众注意力和小众注意力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大众的注意无分好坏,都可以兑换巨量的权力和金钱,这就是为什么网络上面炒作之风盛行。可能大多数人都不齿“凤姐”之流,凤姐所到之处恶评不断,但是在“不齿”和“恶评”本身意味着注意力的流失,无形之中,我们已经将我们手中的社会资源拱手奉送给了”凤姐“。

IT行业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实干家,一种是演说家,前者如李彦宏,邓中翰,后者如唐骏,李开复,马云。两者没有高低之分,唯一不同的就是实干家通常是因为有了成绩而受人关注,而演说家一般是因为受人关注所以有了成绩,实干家拥有的主要是小众注意力,而演说家拥有的主要是大众注意力。

回过头来看唐骏的事情,他是一个演说家,普罗大众对他的领域欠缺了解,又怎能辨别他牛与不牛?而”加州理工“是一个尽人皆知的牛校,牛校出牛人的惯常逻辑使得他更容易的获取了大众的注意力。与之相比,西太平洋大学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就没有这个功效了,唐骏确实有意的略掉了西太平大学的这段学习经历,突出了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后工作。至于卡拉ok计分器,配对器等等,确实不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发明,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也足够”神奇“了。唐骏确实深谙注意力之道,当他拥有了大众普遍的美誉之后,他终于找到将其转化为切实资本的机会。所谓十亿元转会费加盟新华都,真的是唐骏的能力值10亿吗?不是,是他加盟新华都带来的强大的广告效应使得陈发树愿意支付这10亿元。唐骏的加盟带来了各大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带来了国际资本的注意,新华都由一个土财团摇身一变成为了国际性的企业集团。注意力这种社会资源的的威力可见一斑。

那么方舟子又为什么会炮轰唐骏呢?问题也出在注意力上面。方舟子所打之假,有真有假,他真的是看不惯学术造假之风吗?非也,通过炮轰名人,方舟子可以借助名人的影响力迅速跻身各大报纸头条,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此所谓借鸡下蛋之道也。这场”造假门“实际上就是注意力这种不为人熟知的社会资源的争夺之战。对于这个闹剧的两位主角,很难做出一个善恶的评论,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的就是,他们都只是在利用社会的规则而已。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