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中文

Boston Startup Weekend参赛有感

上周参加了波士顿的一个创业训练营,叫作Boston Starup Weekend。我现在到还不准备开始创业,毕竟还早着的,此行仅仅想去见识一下,毕竟每天闷在实验室里面做research实在是颇为无聊,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和美国人交朋友的机会。

比赛的形式是这样的:周五下午五点开始,五点到七点是social和networking的时间,social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人,他是加拿大第一大社交网站的founder,十八岁开始创业,今年二十七岁,看起来还一脸稚气。七点到八点会有几个人做presentation。 然后八点之后会有人上去做elevator pitch(就是在60s内推销自己的idea,然后拉人一起做)。会场气氛相当的活跃,有三十多个人上去做pitch,每人一分钟。内容大多数都是网站或者移动App,反正是各种各样的建网站。有大学生社交网站,专门服务西班牙裔的网站,短期实习网站,艺术品二手市场网站。。五花八门。

九点到十一点大家会开始选择自己的团队。每个团队需要在两天内完成一份商业计划,一个产品的原型,并在周日的demo大会上面做demo。来的人被分为三类,Tech People, Biz People and Design People, 注册的时候你需要选择自己的类别,然后去寻找合适的团队。

我开始想加入一个做吉他教学器的团队,他们的产品是一组夹在吉他上面的LED灯,通过LED灯的闪烁来显示你应该談那一首曲子。无奈他们只需要硬件方向的人,我对此又一窍不通。最后我加入了一个杂志出售的团队。团队的主题是Itune for Articles. Itune将现有的专辑打散,使得用户可以单独购买一首歌曲,从而开发了音乐市场的长尾。这个团队要做的就是将杂志打散成为一篇篇文章,然后放在网站或者移动应用商店上面出售,从而发掘杂志市场的长尾。

这个团队总共有13个人,是规模最大的参赛团队。但是其中有九个人是商科背景的。只有四个技术人员。Business People过多使得我们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面花费过多的时间。比如,我们花费了四个小时才确定名字,大家对于名字相持不下。接着注册域名加上把域名弄好花费了一天,而且从仅有四人的Tech Team里面抽调了一个人去弄这个。

接着Business People分为两拨,几个女生负责去做PR,就是在社交网络上面发布各种信息,像是微薄小秘书之内的。然后几个男生去做biz model。

Tech Team从开始就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我们就是临时拼凑的杂牌军。一个是Hacker只会黑客技术不会写网站,一个人只会使用GO语言而我们其他人都不会。而我和剩下一个哈佛的小伙子之前既没有写过网站也没有写过App。

所以决定用决定开发环境都用了很久。会Go语言的Tech Guy坚持使用Google App Engine,但是得使用Go。我个人prefer python。哈佛的小伙子不想写Iphone App,但是business people坚持Iphone App是必须的。最后商量的结果是我使用python编写Recommendation System,输入输入通过文件进行。网站使用GAE,用GO语言,全力做网站部分,不开发iphone app。

于是我周五的晚上就回去查了一下Recommedation System的文献,在心里面大致构建了一下Recommendation System. 并且让几个队友去收集足够多的数据。第二天早上八点不到我就到了比赛地点,开始写推荐系统。到了中午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加入,我们讨论了一下系统的实现并且简化到可以实现的地步。下午继续开始。大概到了晚上五六点的时候,我这边的code就大体完成了。

然后我去打听其他Tech Member的进度怎么样了。发现情况不是很妙,因为GAE的配置不知何故没弄好,域名跳转也没有弄成。然后所有的Code都是用Go语言编写的,其他的Tech member完全看不懂。更重要的是TechTeam里面出现内讧。hacker大叔觉得坚持用Go语言的那个member是个Bullshit。开始罢工不干了,坚持把那个人撵走再说,内斗持续了几个小时,接着新加入的Tech Guy也觉得用Go语言不靠谱。于是他和hacker大叔合力把使用Go语言的member架空了。我看到无力回天,还是回去做自己的recommedation System去呢。

而Biz Team做完了一个survey,然后三五成群在聊天,時不时过来鼓励一下我们,显得非常的闲。我们团队的Biz People实在是太多了。。不过话说回来,biz people都很caring,跟他们说话都比较舒服。不像Tech People火药味那么浓。

到了周日的早上,我就无事可做了。因为在撵走了Go语言的那个techMember之后我们对于到底用什么来开发都完全混乱了。而我的推荐系统部分已经写完呢。于是我去询问了一下marking Team的Biz Model是什么。听完了之后我就觉得这个Biz Model没有仿真支撑。他们想的是对杂志收费,然后将所有收到的费用交给杂志社,然后还在文章里面插放广告。广告费用归我们。

我感觉到杂志社倾向于将价格定在较高水品,减少对于纸质杂志的影响,而这就意味着较少流量,势必影响收入,要增加收入着必须和杂志社对着来。而用户付费还要看广告,从心里上面来说就比较难接受,所以在用户那边也不讨好。两头不讨好这个商业模式就很难让人信服。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marketing没有设计一个定量的模型来分析我们未来的营收支出。没有数据的支撑这个模型是非常的不convincing的。

于是我简单的建立了一个user model。分析了一下用户量随price的变化,和预计的营收。时间有限,我并没有采用他们的model,而是简单的使用收费无广告的model。不过还是有一些仿真图可以用。Leader看到了很高兴,于是将Simulation的结构加到了PPT里面呢。

等我抽身回来的时候,Tech Team的进度已经大大落后呢。他们最后决定放弃所有的后台,只做前台部分,将界面做好就可以呢。然后因为域名绑定和服务器托管的问题,最后决定网页托管在dropbox上面。

到了周五下午四点钟的时候,网站的界面终于弄好呢,这样我们至少可以去demo。大家知道了这个消息都非常的高兴。五点钟的时候demo开始。总共有19个team,我们是第16个。大家一个个上去讲。两分钟的简介,包括Biz Model。还有三分钟的demo。最后是五分钟左右的问答环节。

我们主要都是Biz Team在讲,但是因为时间有限,Biz Team将我的Simulation Result那一部分略过呢。等到问答环节的时候正好一个judge问我们的产品相对与Competitior来说有什么优势,我就接过来说了一下我的recommedation System和仿真的结果。demo完毕了之后还有个social的晚餐会。因为我得回去看第二天的Homework的due,所以我就没参加直接回去呢。最后我们团队获得了The most comerical potential 和 the 2nd place at the technology use.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我觉得收获颇丰。见识了这种Cofounder Dating的活动。很多时候会怯场的原因就是因为见的不够多,见得多呢就自然见怪不怪呢。我原来在国内的时候刚开始不太喜欢在公众场合,后来慢慢的适应习惯了做公众演说就没什么问题呢。刚来美国的时候也是见到美国人就发怵,尤其是这种social和networking的活动。实际上真正参与进来就很自然呢。

在国内团队中会碰到了问题在这边团队都会碰到。比如团队的构成不合理,分工不明确,相互推诿。这次我们的团队实际上就是存在很多这样的问题。多见识些这样的问题有利于以后进行克服和避免。还有一个感触就是做技术和做科研差别很大,而做research的时候虽然很多理论推得花里胡哨,但是实际上并不实用,但是用太简单的东西又没有research的价值,所以researcher有使问题复杂化的倾向。做技术的时候是越简单越好,够用就行,不要求最优,越复杂越容易出错。有的时候科研的思维在真正做技术的时候是很有害的,容易将问题复杂化。

波士顿地区的科技创业公司大多比较传统,大多是生物制药和机械物流。不过这次看到了绝大多数都还是Web或者App相关的,可见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火热。美国风险投资和技术创业最多的两个地区就是加州和波士顿。从Tec Transfer Center这样的学校组织到像Boston Startup Weekend的社会活动,这边确实有很多接触到这些信息的机会,也使得很多的人被鼓动到从事这个行业。为什么Microsoft,Akarmai和Facebook能够发轫与波士顿,很大程度和这边的环境是有关系。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