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中文

杂论

最近眼睛一直不太舒服,应该是暑假对电脑时间太长了,平时Research一直要对着电脑,暑假做Google Summer of Code,要编程的时间就更多了。我从小都有弱视眼,长时间的面对电脑屏幕使我的眼睛不堪重负,被迫尽量多的远离电脑屏幕,工作虽然受到影响,但也多了一些思考的时间。

以前,我应该算是一个唯心主义者,觉得只要是下定决心做的事情就一定可以完成。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越来越意识到任何食物都是有极限的,人也不例外。做什么事情都要顺应人的自然规律,硬来是没有好结果的。

中国有句谚语叫做“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就是知道自己的极限,知道一件事情自己是能够做还是不能够做,如果实在是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或者外部条件不允许的,就不要犯傻劲。

当然,在更多的情况下,这句话充当了失败者的借口和挡箭牌。对于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就要义无反顾的去做。最忌讳的事情就是没有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就轻易的放弃,这实际上就是“懒”筋在作祟。

最近在阅读哲学入门读物《苏菲的世界》。小的时候,我就看过同名电影,当时就觉得非常的震撼。前些日子听静雅思听的时候又听到了苏菲的世界的连载,勾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在Amazon上面买了Kindle的电子书。

我们中国人有一种特殊的自负情绪,大约就是虽然我们现在是第三世界,但是在古代我们是独步世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事实。但是今日中国的落后的根源,是早在我们文明灿烂的古代就埋下了的。

中国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实际上就没有了真正的哲学。儒家之思想,本质是“入世”的。所以儒家研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归根结底,都只是御人之术。而欧洲一直都没有放弃哲学的本质,那就是思考“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人存在的意义与世界的关系”。顺着这一哲学的脉络,欧洲诞生了“民主的政治观念”和“科学的研究精神”。中国之所以没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就在于中国没有如此这般“出世”的哲学。

古代希腊哲学三大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系统的阐述了人与世界的关系。苏格拉底因为没有留下成文著作,思想主要是由柏拉图阐述。柏拉图人为,世界分为自然世界和超自然世界。超自然世界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神魔鬼怪”构成的世界,二十由万物的理想模型构成的世界。我们常常说一个东西是圆的,但是谁又见过真正的圆?可能你要说我们在数学课本的插图上面见过圆,但是那些插图实际上并不是圆,它们只是看起来像圆的图案而已。你用足够精确的尺子去量,它必定有一些地方宽一些,另一些地方窄一些。数学定义里面的圆是半径处处相等的图案。显然这样的图案不存在与我们的自然世界中,真实世界中的所有物体都是有缺陷的。圆作为所有圆形物体的理型,只存在于理想世界中,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超自然世界中。

柏拉图人为理型是独立并且先于真实世界的,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中的所有物体,包括人自己,都是用理想世界中的理型制造出来的,就像姜饼人是用相应的模子制造出来的一样。

亚里士多德却不这样认为,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一个世界,那就是我们所处于的真实世界。所以理想模型只是人在接触了许多类似事物之后抽象出来的,并没有独立于实体的理想模型。

古希腊的思想哲学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几千年,柏拉图依据他的哲学思想构建除了社会的理型,也就是他的理想国。后世的哲学家的哲学家在他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自然法。自然法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权和普适价值。为什么这些价值普适,因为它们适用于社会的理型。而亚里士多德注重于观察和实践的哲学思想催生了科学。科学就是自然哲学。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理工科的博士仍然被称为哲学博士。科学之用意就是要通过对自然之观察和人类与生俱来之理性总结出自然的规律。

2012年7月27日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