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中文

关于学习

     从大三下开始,我就几乎再也没上过学校的必修课了。虽说新东方上课是出了名的没信息量,但是至少还蛮有趣的。但是我们的绝大部分必修课既没有信息量又没有趣味性。浪费老师自己的时间不说,更是浪费我们的时间。此外,必修课是硬性规定的,蛮多课我都毫无兴趣,完全是被强迫上的,效果可想而知了。当然也不能把必修课一棍子打死,在必修课中,也有蛮不错的课程,如喻之斌老师的C语言,汤燕斌老师的数分,文颢老师的数字图像处理,中国文化概论(忘了哪个老师上的呢)。不过这些优秀的课程只是凤毛麟角。
   相比之下,人文选修课中确不乏精品。如洪明老师的《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姜丹老师的《钢琴初级班》《钢琴高级班》,南利华老师的《声乐入门》《中外音乐欣赏》。还有《逻辑与幽默》等。我一般是选很多选修课,如果觉得哪门讲得不好,就干脆不去上了。所以我基本上保持着每个学期都挂一门选修课的记录。
   现在经常有人过来找我咨询,有些师弟师妹们可能会觉得我回答他们的问题的时候不太热情。这并非我有意为之,我只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而已。比如有的同学要学英语就问我有什么秘诀能让他们的GRE考到1400以上,想要参加数模就问我如何能拿到一等奖,想要出国就问我如何才能申请到top50,想要做研究就问我如何能够发表顶级paper。 我只能说,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实在是没精力考虑这个问题。我只是喜欢做然后就去做,如此而已。做这些事情已经耗去了我全部的精力,我实在没办法去考虑结果会是怎样。而事实上,我的很多结果都不太好。如数模我没拿过一等奖;做研究我也没有发过很有影响的论文; 我的选修课选了很多,但是核心学分不够,差点不能毕业;我的加权平均分一直都不算很高;
   但是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不算那么重要。因为做数模的时候,做研究的时候,我很开心,这种开心是很持久的。比如数模一年半,我每天都会想自得其乐的用数学来描绘我周围的事物。比如做研究,我每天也过的很充实和愉快(前提是自己主动的去做的情况下,这两天导师强迫我做的一些研究还是让我挺不愉快的)。但是结果只能给你短暂的快乐,快乐过了之后就是麻木,空虚,寂寞。 看看独孤求败吧,他的悲剧就是永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战胜别人的这个结果上,成了天下第一又怎么样,还不是孤独的死去。
   为什么总是要把自己的眼睛放在结果上呢?为什么总是要看自己是不是做的比别人好呢?尝试换一种视角的话,生活会更快乐一点。我听过一个故事:说是许多学生从小的成绩都是第一名,读研之后不比成绩了,他们就比发论文,出国之后比不了成绩和论文了,他们就比信用分数。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人生都寄托在这种量化值上面,是不是有点太悲哀了。
   找好自己的所爱,把握自己的方向,快快乐乐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想结果也应该不会太差的,人生也会更加的生机盎然。

One reply on “关于学习”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就算你不比,别人也会拿你做比较,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就心理不平衡。真正做到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快快乐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着实不容易啊,这样时时勉励自己倒是一种很好的心态。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